po18小說 > 軍事小說 > 貞觀俗人 > 第1444章 目之所及

,良久才試探着道,「二聖覺得來公辦事沉穩,裴公行事果決機敏,一時猶豫不決。」

    「不管二聖用誰,相信都不會錯的。」

    對秦琅來說,眼下洛陽朝堂上,天后還政天子,但天子還太年輕,根本把握不住朝堂,所以起碼三五年內,中樞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

    何況,天后還政時,中樞剛剛進行了一輪宰執的調整。

    現在二秦辭去,也只需要再微調而已,不可能有大的變動了。

    所以不論是來恆做中書令還是裴行儉做中書令,其實都對秦琅對秦家甚至對整個秦黨影響不大。

    畢竟兩人都是秦瓊義子,都是秦琅的義兄,但另一方面,兩人其實又都是秦琅的門生,他們是秦琅政治上堅定的支持者。

    對秦琅來說,皇帝親不親政沒什麼變化,朝廷大政不變,那麼其它的也不會變。

    不是那種天大的劇變,那就影響不到秦家,威脅不到呂宋。

    不管秦家人做不做宰執,以如今秦家的勢力,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畢竟秦家已經不是靠一兩個宰相位置的了,秦家的勢力遍及朝野,尤其是呂宋這個基業在手,便立於不敗之地,除非秦琅造反,否則以秦家幾次為皇唐定策擁立的特殊功勳,秦家的地位誰能威脅?

    ······

    洛陽。

    秦琅的信通過水陸加急,遞入宮中。

    天后與皇帝母子一起讀完的信,秦琅在信中說的更多是家人親情,對於朝堂政事,尤其是兩府宰執首長的人選,沒有半點干涉之意。

    「召翰林學士入宮草制吧。」天后接到父親這封信後,才終於下定決心拜兩府長官。

    「來恆與裴行儉,皇帝覺得誰為中書令更合適?」

    「天后覺得誰更勝任一籌?」

    「陛下是天子,中書令是首相,是輔佐天子治政的首輔大臣,理所當然要由天子來欽點。」

    李燁想了想,「左僕射來恆如何?」

    來恆是上元朝首輔來濟的弟弟,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宰相,若不是因為來濟之前在政事堂,為恆也早就是宰相了。

    「聖人若用來恆為中書令,那麼不如用裴行儉為樞密使。」

    「可裴行儉是侍中,更是文臣。」

    天后告訴兒子,「樞密院雖執掌軍政,但在朝廷設樞密院之前,兵部尚書也多為文臣,況且,裴行儉雖為文臣宰相,但是將門之後,他早年也在西域漠北邊鎮歷練過,既籌過餉也押過糧,還曾監軍經略、宣慰撫軍,並曾出使敵營,也主持過會盟和議,膽識、能力都不缺,更通兵法懂軍事。」

    當然,最重要的是,太后早就提醒過皇帝,要想把權力順利收回,穩固皇權,那麼剛親政的皇帝就要停止對外擴張,要開始偃武修文,提高文官集團的地位,開始慢慢的削武人軍功集團。

    用裴行儉做樞密使,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那誰接任侍中,誰接任左僕射?」皇帝問。

    太后卻沒接這茬,「中書侍郎李敬玄、翰林院大學士劉仁軌,都與裴行儉有差不多的履歷,都懂軍事也有軍中經驗,可並為樞密副使。」

    皇帝驚訝無比。

    樞密院一下子增加三個文臣樞使?

    「陛下當藉此機會,讓政事堂宰相恢復軍事決策之權,一般軍政事務,由樞密院負責,但重要軍政事務,樞密院宜與政事堂同議進呈。」

    太后的這個提醒,依然還是要偃武修文,打壓軍功集團,提升文官集團,過去文武分治,現在太后則要開始恢復政事堂宰相的軍事決策權。

    重要軍政事務,原來是樞密院負責,現在要改成兩府共議,一同決策,然後交由樞密院具體執行。


    以後,軍國大事,須得東西二府合議。

    重新恢復政事堂宰相對朝廷軍國大事的決策權。

    再通過任用知兵事有軍中經歷的文臣做樞密使,副樞密使則文武間用,進一步的加快改革。

    「兩府宰執能同意嗎?」

    「太師會支持嗎?」

    年輕的皇帝有些慌,感覺這步子有些大。

    天后很沉穩,「政事堂的宰相肯定很樂於這種新變化,肯定很願意重新拿回軍事決策權,哪怕得跟樞密院共議。」

    「他們也會樂意打破武臣專任樞密院正副使單獨執掌軍國大事的局面的。」

    天后這一手,就是讓朝中軍功集團里的文官和武官內部的分裂,雖然來恆裴行儉李敬玄等等宰相,也都是秦琅提攜上來的,但是在天后的這一手出來後,肯定也樂意支持。

    畢竟他們都是文官。

    至於說樞密院的帥臣同不同意,朝中大將們同不同意,天后覺得問題不大,有宰相們的支持,這事會有些爭議,但只要皇帝態度堅定,尤其是利用好政事堂宰相,甚至是朝中文官們的態度,這事還是能通過的。

    「以戴至德為侍中、郝處俊為左僕射、馬載為右僕射,

    以劉應道為中書侍郎,張大安為黃門侍郎,高旋為吏部尚書皆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許圉師為翰林院大學士。

    岑長倩授中書侍郎、魏玄同授黃門侍郎。」

    天后報出了一冊名字,這些幾乎都是名門之後,比如戴至德是貞觀宰相道國公戴胄的嗣子。

    馬載也是貞觀名相馬周的兒子。

    劉應道是隱太子建成女兒聞喜縣主的丈夫,也是前宰相劉祥道的弟弟。

    張大安是貞觀名將張公謹的第三子,高旋是貞觀名相高士廉的長孫,岑長倩是岑文本的侄子,魏玄同是魏徵的本家侄子。

    許圉師是武德朝大臣許紹的兒子,許紹還是高祖的同學,赫處俊是許圉師的外甥。

    李敬玄是馬周的義子,也是秦琅的學生。

    中樞這般調整,能帶來最小的反對聲。

    翰林學士院的學士盡皆被召,鎖院,大除拜。

    一日內,整個兩府的宰執全都調整了一遍,雖然多數宰執還在,但位置略做調整。

    兩秦辭歸後留下的空缺終於填上。

    來恆拜中書令倒也不出意外,多數人都猜測不是來恆便是裴行儉為新中書令,可裴行儉拜樞密使就大出意外了。

    何況李敬玄和劉仁軌這一個政事堂宰相和一個翰林院的內相,都跑去樞密院做副使了,就更出人意料了。

    高侃依然為樞密副使,李奉誡、李思文、吳師盛、席君買四帥也依然還是樞密院同簽署樞密院事。但多了裴行儉為樞密使、李敬玄和劉仁軌兩位副使雖排名在名將高侃之後,但卻是排名在另四帥之前的。

    樞密院八位執政,三文五武,皆加參加政事銜。

    政事堂那邊,宰相也重新有了軍事決策權,軍國大事,兩府共議決策。

    七位政事堂宰相,八位樞密院執政,加上內相許圉師、計相長孫延,以及御史大夫崔修業,這就是新一屆的大唐中樞大臣們了。

    皇帝親政不過三個月,結果中樞卻已經兩次大拜除。

    不過這一次的大拜除,無疑透露的信息更多,除了依然是秦黨執



  
木子藍色經典小說: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唐朝好地主  隋唐大猛士  逍遙小地主  明末稱雄  海上升明帝  晚唐  
相鄰:  這裡有妖怪  國潮1980  都市仙尊  寶貝,請轉身  
搜"貞觀俗人"
360搜"貞觀俗人"
語言選擇